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共评选出中国专利奖772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0项,中国专利银奖6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610项;以及外观设计金奖10项,外观设计银奖15项,外观设计优秀奖47项。
下面,我们根据上述数据,通过分析银奖项目的专利类型、地域分布、申请日、专利同族等信息,为关注中国专利奖的申报人提供参考信息。
在本届专利奖中,专利银奖项目共计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据了绝对优势,达到了59项,而实用新型专利仅有1项入围。相比之下,实用新型专利在获奖难度上显得更为艰巨。同时,外观设计单独分类,有15项获得银奖。
从地域分布来看,以获得专利银奖和外观设计银奖的第一专利权人所在省市进行统计,银奖项目(包括专利银奖和外观设计银奖)的归属地呈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广东地区以20项银奖高居榜首,北京和江苏则分别以13项和8项紧随其后。
再单独来看专利银奖和外观设计银奖的地域分布,专利银奖所获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广东,有15项;其次是北京,有12项。外观银奖依旧是广东拔得头筹,有5项,紧接着是江苏2项。
从申请日角度分析,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的60项专利中,申请日从2008年延续到2022年,其中申请日在2015-2021年的专利数量最集中,也就是报奖年份前的2-8年期间申请的专利较多;详情如下所示:
获得外观设计银奖的15项专利,申请日从2015年延续到2022年,其中申请日在2018-2021年的专利数量最集中,也就是申请日在报奖年份前的2-5年期间的较多;详情如下所示:
从专利权人类型分析,企业56家,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学校12家,科研单位占比3家;各类型专利权人情况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第25届中国专利银奖项目展现出了以下显著特征:
1、在专利类型方面,发明专利占据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实用新型专利的获奖难度则显得较大。而外观设计专利作为独立分类,同样具备竞争力,建议申报者在选择时优先考虑发明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
2、地域分布上,广东、北京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区域优势,成为了银奖项目的主要归属地。
3、从专利申请日来看,获奖专利主要集中在报奖年份前的2至8年(针对专利银奖)以及2至5年(针对外观银奖)。因此,申报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并把握专利申请的时机。
4、在专利权人类型方面,企业凭借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方面的优势,在银奖项目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学校和科研单位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获奖实力,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因部分专利在专利奖申报前后有多次变更的,以上相关信息统计可能存在偏差,具体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公示数据为准。
附银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