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创新氛围和法制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用专利保护自身的创新技术,甚至希望通过专利实现技术垄断或者改变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专利布局”一词也越来越频繁的被企业专利工作者所提起。所谓专利布局,是指企业出于商业竞争的目的,基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定位和创新体系,综合产业态势、经营、技术、市场和法律等内外部因素,有目标、有规划、有策略地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络,提升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竞争力。企业的专利布局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进行。
一、宏观专利布局
宏观专利布局是指基于公司的经营战略和技术规划构建专利的有机组合,以形成有利于公司经营的专利竞争格局。因此,制定公司的宏观专利布局策略时,首先需要明确公司的行业地位及战略定位,由此确定公司的专利战略目标,然后根据公司的中期技术规划和短期技术规划,确定专利布局的策略。宏观专利布局策略除了国内外专利申请数量的规划外,还应对一些重点技术方向的专利申请量进行规划,通过多个技术方向的局部专利优势,确立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专利优势地位。重点技术方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公司的中、短期技术规划,部分方向则可以由专利管理人员提出。例如,智慧家电概念刚兴起时,行业普遍认同这是未来的家电发展方向,对于家电行业的专利管理人员来说,即使公司尚未将智慧家电列入公司的中、短期技术规划,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智慧家电作为专利布局的方向之一,组织研发人员围绕智慧家电进行专利布局。
宏观专利布局的具体规划可以参考下图,根据公司的规模和投入情况,对单个产品线选择3-6个技术方向作为重点布局的方向,制定每个方向未来1-3年专利申请量的规划。此外,专利管理人员还应考虑围绕竞争对手的已有产品布局一些专利,使得在遭遇专利诉讼时,不至于太被动。此类专利也可以作为一个布局方向,纳入专利布局规划中。
宏观专利布局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宏观专利布局的具体目标,应落实到相应的研发部门和研发人员,并结合考核、奖励等激励措施,使其能真正落地执行;
第二、每个技术方向的专利申请量的规划,应和具体负责该方向的研发人员共同确定,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向和数量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三、专利布局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好专利质量的监控,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专利出现。
宏观专利布局需要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比较适用于具有一定专利管理水平的大中型企业。一般而言,经过三至四年的专利布局积累,企业的专利实力必将得到明显提升,从而在市场竞争和专利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中观专利布局
中观专利布局是指基于某个项目或某个产品构建专利的有机组合,有效保护企业的创新技术,甚至是对该产品形成技术垄断。对于创新型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中观专利布局是比较合适的专利布局形态。中观专利布局有几种典型的布局模式:路障式布局、城墙式布局、糖衣式布局、地毯式布局、围栏式布局等,而实际进行专利布局时,往往是这些模式的组合运用。中观专利布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自用技术
自用技术是指企业所研发的即将用于企业产品上的技术。通常而言,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产品或者项目,其产生的创新技术点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因此,首先要将该产品或者项目的技术点进行梳理,例如可以采用技术树的方式对产品从整机、零部件、电控等方面进行技术分解,梳理出所有的创新技术点,评估这些创新技术点的重要性,例如核心技术、非关键技术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策各创新技术点是否申请专利、专利类型、拟保护范围等。对于涉及安规、标准的技术方案,可列为核心技术进行重点保护,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是产品开发的必经之路,可以采取路障式布局。对于创新性较强的核心技术,可以采取糖衣式布局,也即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相结合。
2、规避技术
规避技术是指竞争对手设计的与本公司自用技术方案相近但又未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案,其可以作为本公司自用技术方案的替代方案,达到相近的技术效果。自用技术的专利布局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公司的创新技术,而规避技术的专利布局则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模仿公司的创新技术,由此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规避技术专利布局可以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组织研发人员和产品策划人员,围绕上述自用技术的各项专利,设计规避方案,然后对各项规避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以及能够投入的资源来确定是否申请专利。规避技术的专利布局方案需要根据自用技术专利的重要性、创新程度、保护范围及可替代程度来确定,当某自用技术是关键技术,但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或者替代方案较多时,需要采取城墙式布局甚至是地毯式布局,将竞争对手可能采用的规避技术都申请专利,给竞争对手的产品开发构建尽可能多的障碍。例如,某公司开发了一款行业首创产品,其技术关键点是在该产品的某个部件上安装了一个控制阀,但是该技术创意已被失效专利所公开,因此该产品的一个布局重点就是设计各种可用于该产品上的控制阀的结构,并针对这些结构进行城墙式专利布局。
3、迭代技术
迭代技术是指针对上述自用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拟用于公司下一代(款)产品的技术。迭代技术的专利布局,是确保公司在该技术或产品上持续领先的重要保障。迭代技术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根据公司的中短期技术规划来挖掘,另一方面可以组织研发人员和产品策划人员展开头脑风暴,围绕自用技术的缺点设计各种初步迭代方案。由于迭代技术的专利布局一般都超出了公司现有的研发进度,因此可以先从大的改进方向申请专利,至于细节方案,则可以随着后续的研发进展再申请专利。
4、竞品技术
专利布局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专利布局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公司自身技术的布局,还应该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一方面,可以通过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公布状态,一旦有相似技术的专利公布,应立即与研发人员一起分析其专利技术的缺点,针对其可能改进的方向进行专利布局,还可以根据其专利技术方案预判要实现产品量产应有的一些技术细节,对这些技术细节进行专利布局。另一方面,跟踪竞争对手产品发布的动态。由于产品发布时通常并不会公布产品的具体细节,因此可以根据产品发布时的部分功能介绍,猜测其可能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进行竞品技术的专利布局时,可以采取围栏式布局方式。
在开展中观专利布局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制定专利布局方案前,应做好现有技术的检索工作,使专利布局方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制定专利布局方案时,应做好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建立专利清单点检表,定期点检,确保专利布局方案按计划实施完成;
第三、要规划好各专利的保护范围和申请进度,避免出现抵触申请,发明专利尽量不要提前公开,以免影响后续专利申请的创造性;
第四、中观专利布局很难做到一次到位,而是要随着研发的进程多次进行,不断查漏补缺,逐步完善。
三、微观专利布局
微观专利布局是指基于单个技术点构建专利和权利要求的组合,来有效保护创新技术。尽管只是单个技术点,但在进行专利布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仍然有很多:
1、专利组合:
专利类型:根据技术创新程度、保护主题、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研发周期等因素确定专利的保护类型,例如产品研发周期短的应尽可能申请实用新型或者发明和实用新型同时申请,以免产品被竞争对手很快仿制出来却无授权专利可用;产品生命周期长的也可以考虑发明和实用新型同时申请,保护主题不能申请实用新型的除外。
专利数量:对于同一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产品的,如果从降低申请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以用同一专利保护不同产品,如果从专利转让与专利许可的角度考虑,则应考虑申请不同产品的专利,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制造商进行专利转让与许可;
分案申请:答复审查意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分案申请争取更大的保护范围,还可以利用分案申请延长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
2、保护主题
权利要求的布局时,首先应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使权利要求的保护主题尽可能覆盖到产业链中涉及本发明技术的主要参与者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行使专利权时有更多的可选目标。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主题只覆盖产业链上游厂商的产品,则该专利对下游的厂商和用户的杀伤力将大打折扣,因为在诉讼中下游厂商和用户可以用合法来源抗辩来免除赔偿责任,或者即使被判定赔偿,赔偿额度也会相对较小。而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主题只覆盖下游厂商或用户的产品或服务,则容易出现取证难、管辖地不利、行政查处难、打击不到竞争对手等问题,尤其是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专利权人来说,往往会出现上游的竞争对手不侵权、下游客户惹不起的尴尬局面。权利要求的保护主题还应该从侵权举证难易程度、赔偿额度考虑部件、设备、系统、方法等保护主题的必要性。
3、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独立权利要求的布置应考虑主要创新点、必要技术特征、单一性等因素,从属权利要求的布置应考虑分层保护、最小递进、交叉保护等原则,这些在各种论著中均已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在权利要求布局尤其是核心专利的权利要求布局时,可以在脑海中做两次场景模拟:一次是针对该专利的规避设计演练,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规避该专利;一次是专利无效应对演练,从专利权人的角度考虑如何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避免因部分无效导致侵权诉讼的禁止反悔限制。
综上所述,通过持续地、多层次地开展专利布局工作,使企业积累一批层次分明、保护严密的优质专利资产,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构建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专利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可投入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专利布局工作,使专利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真正产生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