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服务| 案例| 我们
行业资讯
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
一、富士康是代工巨头更是专利巨人

        在富士康16年的经历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富士康的专利挖掘、布局、申请到后续诉讼、许可,都是我在负责。很多人认为富士康就是代工,其实富士康不仅是代工。如果是简单地组装,利润会很低,但实际上苹果手机的零组件很多是富士康做的。现在许多品牌厂商都不知道怎么做手机,他可以设计外观,提出创意,但怎么做成产品,再变成商品,还要融入用户体验,并且是在短期内大批量生产,涉及到非常多的制造技术,许多制造细节和设备,包括苹果公司都不知道。

         富士康的大量专利正是从这些独立的制造中诞生,富士康的许多车间都是无人操作,比如iPad的三维打磨,机械手臂如何解决?车间如何防止粉尘爆炸?排除职业风险的许多技术设计都有专利。久而久之,富士康积累了数十万件专利,是中国专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是第八名。

         而赛恩倍吉的成立,其使命就是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将富士康数以万计的专利“活化”,打造富士康在通过产业渠道活力之外的盈利点,将专利本身“变现”。2013与2014年度,富士康曾连续向谷歌出售专利。为什么谷歌要买?他必须买,不买承受不起处罚的代价。这次交易也是富士康专利布局的一次胜利。

二、专和利,最终要落到利上

      专利应该分开来看,专和利,最终要落到利上。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而是为市场而生。

       知识产权运营分为了前、中、后三阶段:专利发明人有个想法表达出来,通行的做法是代理机构帮助你填写相关材料,包括专利特点、技术背景之类,形成专利文件,这是前端;然后代理机构开始撰写专利文书、答辩直到取得专利证书和维护专利,是中端;而从专利证书到实际的“利”,是后端。

         专利运营必须由后端来指导前端,其中极重要的一环是专利撰写。必须由具有将专利变成钱的实战经验的人来写,否则专利撰写不可避免地“太烂”。

专利能否变现以及变现大小取决于:
一,专利本身品质,就是写的好不好;
二,专利的技术价值高低;
三,专利对应的市场大小;

三个因素是乘数关系,其中一个不好,结果都是零。

         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拿到证书再交费维持,专利就到此为止了。专利营运也多是前端指导后端,有了专利,就写出来,再去考虑怎么变成钱。

       为什么写的不好就难以实现从专到利?专利撰写中,必须要有布局的观念,首先要分析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接下来分析在产业中处于上中下游的哪个位置,再看价值链,最简单是发现最值钱的部分在哪儿,然后锁定目标厂商,比如产品和三星有关,就要知道目前三星的专利和产品情况,你的专利能抓住他,才能迅速转化,另外还要知道,专利要用来干什么,是诉讼、许可,还是用于证券化?这些布局技巧只有真正专利变现了的人才懂得。

        用后端指导前端就是知道了专利怎么变成利后,再去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布局,而不是锁定在一个点上,才能实现覆盖产业链的最大化,以及覆盖到利益的最大化”。专利运营就像打仗,是一场战争,所有要素都必须考虑,你不能只有一杆枪就上战场。

三、专利性价比高于产品

       现实中,因为对知识产权认识不足,加之政策引导的偏差,导致众多企业重“专”而无“利”,专利亦量大质轻。

       虽然各界都在倡言提升专利质量,但实际上对“质”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它应该一方面是指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就是专利文书的撰写质量,布局要到位。

      发明人的技术创新成果应该变成两种结果:一种有形的产品;一种是无形结果,就是专利。绝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无形的结果,其实,专利就是产品的影子,本身就是商品,可用以交换、转让、许可、诉讼、质押等等。应该说,专利和产品是同生的双胞胎。一件高质量的专利加上好的布局,其盈利甚至比从产品的收益更大。正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导致对专利的忽视。

        通过产品来获利,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中间环节很多,营收成本其实很高。而专利本身可以带来收益,而且可以通过专利垄断市场。我申请了专利,你要制造相应产品需要我授权,否则我告你,或者收你的钱,或者可以干掉你,这个性价比比做产品要高多了!

         富士康已经将技术变成了产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专利本身变成产品,以此倒逼“为了专利而专利”的格局改变。

文章末尾 1640

返回
列表
上一条

《2017年中国专利统计年报》发布

下一条

对于专利,你有什么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