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服务| 案例| 我们
行业资讯
「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的另类妙招!
        科学和技术总是在向前发展,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障碍会慢慢被突破,如果你当初的假设变成了现实,那么你就得到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专利,并且能够经得起挑战和推敲的专利。

       机缘巧合,早些年,本人曾经在企业专门从事专利挖掘与布局的工作。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又平凡,如果潜下心来做,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我碰巧有一点小小的心得,说出来其实是很简单的。如果能够深入的应用它,我认为会对企业的专利挖掘和布局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很多上点规模的企业会设有内部专利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公司内部的专利提案做出评估,决定是否申请专利。我发现,凡是有技术主管作为评审委员参加时,无一例外,他们会针对技术问题或技术缺陷讨论提出很多意见;讨论这个专利的价值的同时,也会说这个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上的缺陷或问题,例如不太可能在产品上实现、成本太高、良率太低、太不现实、不会有人真正应用到产品上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从这个角度来判断是否有申请专利的必要。

      这个想法当然是错误的。我想说服他们。

      一开始我从专利的角度给技术主管解释,技术方案中所附带的可能的技术缺陷不是评判专利创造性的障碍,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够带来好的技术效果就可能符合专利性的要求。技术缺陷跟专利法要求的能够具体实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从专利法的角度讲当然没问题,但是还是很难从思想上说服技术主管(内部专利评审员)。

      大多数技术人员的逻辑是,好,暂且认为专利人员说的是正确的,那么既然这个技术方案存在这么大的技术缺陷,看起来不太可能实施,哪个厂家会那么傻呢?会选用这个方案呢?既然将来不会有人用这个方案,那么申请了专利又有什么价值呢?

     我一般会进一步说明,现在看起来是技术缺陷的,随着技术的不停发展,技术障碍会被逐步突破,现在看来不太可能的,将来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技术发展史中有很多鲜明生动的实例。

     然而,大多数技术主管还会将信将疑。因为他们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他们有时候甚至会认为我们做专利的人在搞文字游戏,罔顾事实,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

      本文讨论至此,没有任何新意。这是本人在参与内部专利评审时遇到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给了我很有益的触发。因为,为了说服他们,我曾经针对这一点设计专门的培训课程,甚至针对公司的总经理和最高技术主管,召开专门的座谈会讨论这个问题。由此,我也不得不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是有了这些思考,我才有了后面的发现。

     还是机缘巧合,本人曾经在一家专做触摸屏(赫赫有名的厦门某K公司,这个公司当年兴盛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几名成员先后到厦门考察时都到过这个公司进行考察)公司了工作了几年。

     这也是一个背景,没有这个背景我可能悟不出后面的道理。有一段时间,本人因工作任务需要,特意对苹果公司的专利进行分析。

    我发现,苹果公司大部分触控方面的专利,从技术上来看,其实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它们对市场的影响确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说苹果公司的触控技术改变了手机界面的控制形态。

     另外一个现象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他们提出专利的时间非常早。例如滑动解锁专利是在2006年~2007年提出的。接下来我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苹果提出的触控方面的专利,从技术上看是很简单的(有点类似于创意),但是那个时候为什么别人没能提出来?是没想到吗?为什么苹果公司的人能够想到而别人却想不到?难道聪明的人、有创意的人都集中在了苹果公司吗?是否有内在的机制或原理使得苹果公司能够提出看似很简单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想到的技术方案?带着这些不解,我耐心地去分析苹果公司关于触摸屏方面专利。

      关于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好像记得,大概在2004或2005年,触摸屏还是电阻式的触摸屏,技术发展不是很成熟,在手机上是作为键盘来用的,需要触摸笔的按压输入。但是苹果公司却能在2006年提出手势控制的触摸专利,包括滑动解锁专利。从触摸键盘,到触摸屏,再到通过触摸手势控制手机,经过了两个跨越。

      尤其重要的是,这两个跨越是在触摸传感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做出的。直接用触摸传感器放在屏幕上是存在技术障碍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触摸传感器是有技术缺陷的(例如大多还是电阻式触摸,无法用在透明的玻璃上,电阻式触摸的电极是不透明,触摸感测存在误差,做不到那么精细),绝不像今天那么司空见惯。 

      但是苹果公司为何能提出这么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方案呢?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看上去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结合前面关于技术问题和技术缺陷的思考,我忽然发现,只要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反而都会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个假设是:假设那些触摸技术上的缺陷是不存在的,不但不存在,而且已经发展到了完美的程度。在这个假设之下,你会怎样设计你的手机?

      没错,这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在。

     不但不要拿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障碍或技术缺陷来否定一个技术方案,否定其申请专利的可能性,而且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假设这个技术障碍被克服掉了,这个原本存在障碍的技术已经变得完美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挥您的想象,再来做您的设计。这样出来的技术方案将来可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专利。

     为什么说通过这种假设提出的方案可能会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专利?

     原因在于,常做专利前案检索分析的人知道,当你基于常规的假设提出的有创意的想法的时候,世界上也会有人在其他的角落提出同样的想法。只不过受检索条件所限,在前期进行检索分析的时候,有的时候能查的到,有的时候查不到。但是当这个专利在授权后被拿来起诉别人的时候,它要面临的是更加严格和彻底的检索和挑战。这种专利的稳定性大所数情况下是会是比较脆弱的。

     相反,当你基于非常规的假设(假设在当时看来原本存在的技术缺陷或技术障碍不存在,并且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完美的程度),那么,你的这个技术方案在当时看来也许有点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能够同样提出像你这样的想法的反而是寥寥无几,或者根本就不会有人想到,或者像前面提到的技术主管那样把这样的技术方案痛批一通,还没提出专利申请已经胎死腹中。

      而科学和技术总是在向前发展,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障碍会慢慢被突破,如果你当初的假设变成了现实,那么你就得到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专利,并且能够经得起挑战和推敲的专利。

     无数的令人惋惜的案例表明,创意再好,但是如果经不起推敲或无效程序检验,那么这个专利的强度是有限的。这会给专利运营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而如果我上述的分析和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挖掘和布局真正有价值的专利的方法论也就有了。那就是,做一个假设,假设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在当时看来还存在技术障碍或缺陷的新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完美的程度,不存在任何缺陷或障碍。在这个基础上,去想象用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可以怎样来设计?奔着这个思路来完善你的技术方案的构思,并布局申请专利。当然,这里面是有风险的,甚至还有大量的成本。那就要看你的假设将来能否变成现实,或者你的假设与现实的发展是否基本相符。

       需要郑重提醒,那些尚在温饱线上挣扎或刚刚创业的公司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因为风险太大,成本太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些已经在某一个领域顺利运营,并已站稳脚跟,并希望谋求未来数十年内长远发展的公司,倒是可以谨慎考虑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专利的挖掘与布局。

文章末尾 1640

返回
列表
上一条

「企业专利布局」的那些事

下一条

企业专利布局的道与术